北京消防官兵忠诚守卫 世锦赛实现了:不冒烟、不起火 |
发布时间:2015-09-01 |
中国网8月31日讯 8月30日晚,历时九天的北京田径世锦赛精彩落幕,来自22个国家的2000多名优秀运动员参赛,为全世界田径迷奉献了一届精彩绝伦的锦标赛。新任国际田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盛赞:“这是一届伟大的世锦赛,精彩而感人!” 望着场馆赛场欢呼雀跃的队员和观众,贴身负责该赛场国家体育馆现场消防安保团队的北京朝阳消防支队朱胜副支队长终于长长出了口气。此时,忠履职责坚守在赛场内外“里三层、外三层”的312名消防官兵的心也放松了下来。 “从测试到开幕、从赛中到闭幕,赛事场馆和周边火灾事故为零……”这标志着北京消防向“世锦赛”承诺的确保不冒烟、不起火的目标实现了。 提前介入:立下万无一失“军令状” 田径世锦赛,这项吸引力仅次于奥运会和足球世界杯的大型赛事自8月22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这将是中国乃至全世界今年举办的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单项体育赛事。 在为期9天的赛程中,22个国家的2000多名优秀运动员,将在国际田联官员和世界球迷的见证下,展开激烈角逐,日均客流量将达到8万人。 作为具体承办场馆,国家体育场自然备受瞩目,成功与否事关国家安全、国家声誉和首都稳定。全力确保赛事前后的消防安保工作亦是如此,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面对涉及“世锦赛”的赛场国家体育馆以及14 个中外嘉宾住地和条沿线,分散在4个区县的比赛、训练场馆和4家接待酒店,数千平方公里的安保范围。作为承担赛事消防安保任务的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虽然 出色完成了百年奥运、国庆6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消防安保任务,但是面对此次重大赛事安保任务,他们仍然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他们深知机之已至、不可以 后,没有“一失万无”的忧患意识,何以确保“万无一失”的最高标准。 “以确保开闭幕式顺利安全为中心,坚决防止活 动现场及其周边不发生起火冒烟事故。”今年初,总队就成立了以吴志强总队长、夏夕岚政委挂帅的领导小组,并向北京世锦赛安保联勤指挥部立下了“军令 状”。” 坚持“最高标准、最早部署、最严措施、最强防控”的姿态,制定火灾预防、火灾控制和火灾扑救具体落实举措,把赛事安保工作部署细化到兵、时间细化到分、责 任细化到人。8月22日下午,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王小洪赴“世锦赛”开幕式国家体育馆现场督导,对消防安保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严密防控:贴身护卫确保“零隐患”
针对“世锦赛”涉及住地、场馆、沿线、周边等重点区域,总队在14个中外嘉宾住地,逐个派驻1名经验丰富的消防监督员现场办公,创新推动实施“三问五查四测”检查法和“六个一”规定要求,从严管控。
位于“世锦赛”临近周边的政泉花园公建,是一
座以酒店、公寓及商业组成的61.47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楼。面对检查中发现该单位存在消防行政审批、安全管理、设备设施、施工现场等4大方面近20项问
题,总队联合属地朝阳支队注重服务、现场指导,对无法当场整改的问题在征求单位的基础上采取了临时查封措施,并督促单位安排专人落实“死看死守”措施,最
终将动态火灾隐患全部整改完毕。其实,这仅仅是总队加大涉及“世锦赛”沿线和周边消防专项整治的一个缩影。仅属地朝阳支队针对周边“三街一委”(奥运村街
道、亚运村街道、大屯街道和奥林匹克公园委员会),就排查一般单位2600余处,督促整改火灾隐患2250余处,拆除存在衍生火灾隐患的违法违章10万余
平方米。
作为2015年田径锦标赛的主赛场,国家体育
馆是赛事安保工作的核心。从7月底,总队就抽调了50名业务骨干组成了消防安保团队,就正式进驻了国家体育馆。担任消防安保团队负责人的朝阳消防支队朱胜
副支队长说,50名警力中消防安保团队指挥部7人、防火检查力量11人和灭火处突力量32人组成,另外有5辆消防车,分别是2辆超高压泡沫消防车、1辆消
防吉普车、2辆全地形消防摩托。
别看团队人员不多,可担子却是相当重。据朱盛介绍,国家体育馆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整个馆内消火栓552个,各类灭火器3753个,水喷淋点位1.3万个,另外还有大量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
数量都数以千计。除了数量庞大的消防设施,还有众多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每一处都必须定点巡查,查出问题立即整改,决不能留后患到开赛。
核心驻守:闭眼都能找到“我的岗”
除了鸟巢建筑本身,赛事期间还有4万多平方米的临时建筑,用于提供给赞助商、电视转播商、餐饮和注册部门使用,而每一处临建的施工都是一次消防安全大考验。“施工人员对消防的认识水平和处置突发情况的能力都有待提高,我们必须不断给他们做培训,共同来保卫赛场安全。”除此之外,消防安保团队还制定了近70个应急预案和“1、3、5、10”灭火救援预
案,确保发生问题、及时处置。
为了确保赛事让有限的力量尽快抵达每个区域,消防安保团队他们将人员分组,包片到人,“逼着每个人熟悉自己区域的每个点位,争取闭着眼睛都能到达”。消防员陈睿负责鸟巢顶部膜结构下方的“马道”区
域。笔者跟随其通过攀爬铁梯来到这里,因头顶和脚下都是膜结构,里面温度犹如“蔬菜大棚”,连身边的铁质护栏都是烫手的,陈睿透露,天气晴好时,里面温度
接近50摄氏度。
8月22日至30日赛事期间,总队以赛事主战
场国家体育场为中心,在安保区域划分为“里三层”、“
外三层”,部署312名警力和27部消防车重兵驻守、贴身服务。其中“里三层”即核心区、场内区、封闭区,“外三层”即外围控制区、行车路线和住地区。从疏散通道畅通情况,到值班室内人员在岗在位情况;从每个灭火器压力、摆放位置,到应急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的完整好用情况……即使都是长期从事防火和
灭火业务经验丰富的官兵,但每天24小时的巡查检查,他们仍然不敢有丝毫懈怠。
“最大的压力应该是时间长”。朱胜说,场馆正常开赛时间是上午10点,但我们早上7点就得开始做前期防火巡查。晚上9点闭赛后,我们还要留下来2个小时。算下来,每天平均大概能休息5、6个小时。正是他们60天1440个小时的坚守奉献,才把火灾隐患消灭在火星萌动之前。
一直坚守在国家体育馆现场的朱胜告诉笔者:“参加这种国际赛事安保工作很多次了,但还是会紧张,总担心哪个部位没做到位,出什么差错。”但正是他们从一而终坚守“一失万无”的忧患意识,才实现了“万无一失”的最高标准。
|